近年來,“3·15”已經成為了打假維權的代名詞,而隨著今年“3·15”的臨近,社會上的媒體正在展開鋪天蓋地的宣傳。那么走進海大,我們身邊的普通大學生的維權情況又如何呢?為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近一周通過問卷形式對海大205位學生進行了維權調查。經統(tǒng)計,現(xiàn)將調查結果公示如下:參加本次調查的同學來自法學院、新聞與傳播學院、外國語學院、文學院、工程學院、信息學院、數(shù)學系共7個院系,總計205人。
“3·15”聚焦:
在接受問卷調查的同學中,僅有13人(占總人數(shù)6.3﹪)不知道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日。而對于媒體上報道的諸多消費者權益被損害的事件,有38.1﹪的同學表示“很關注”,有52.2﹪的同學表示“會看看報道”,僅有9.7﹪的同學表示不關心。這說明我們海大學生并非關在象牙塔中,我們關注社會熱點問題,我們也有作為普通消費者的知情愿望。
在“最關注的消費者權益損害”一項中,45.8﹪的同學選擇了“毒大米、病死豬肉香腸等食品安全問題”;21.5﹪的人選擇了“移動電話及互聯(lián)網、通信等高科技產品服務維權難”;排在第三位的是“職業(yè)、出國留學中介及教育培訓中的欺詐問題”,約20.5﹪;最后,12.2﹪的同學認為“屢禁不止的假冒偽劣商品(如二手機冒充新手機)”是自己最關注的問題。
從上述數(shù)字不難看出,近年來維權熱點已從當初單純的“打假”漸漸轉移到各種服務類問題上,如隨著高科技產品的普及其因消費者“不懂行”而難以維權的問題越來越突出。這種變化上從國家有關部門的報告、下從我們海大學生的問卷調查都有明顯的體現(xiàn)。而食品安全問題最受同學們的關注,也許是因為食品乃入口之物,關乎著人的健康,食品安全是人類生存的前提,對于同學們來說,這也必然是關注的重中之重。另外,對于學子們,社會上的房屋、汽車問題離我們很遠,但中介(尤其是職業(yè)中介)與教育培訓卻離我們的生活很近。許多同學最關注此類欺詐問題是因為與他們的經歷相關,這應該也是今后社會和學校有關部門應當大力關注的焦點。
大學生維權意識
在所有問卷中,有171名同學曾經買到過假貨或曾遇到某種服務欺詐,比例高達83.4﹪!而面對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正當權益被損害的情況,僅有29人(約14.1﹪)會“勇于維權,找到銷售或服務商要求退貨或賠償”;大部分的同學選擇的是“視損失金額的大小而定:若金額較大,一定要維護自己的權益;若金額較小就算了”,占總人數(shù)的68.8﹪;另有17.1﹪的同學因為“嫌麻煩”,就“自動放棄維權”。
在談到為何要放棄維護自己已遭損害的合法權益的原因時,有116位同學給出的理由是:維權的手續(xù)麻煩沒有時間和精力,占總人數(shù)的65.9﹪;有21.6﹪的同學“不清楚應到何處投訴及有關程序”;剩下的約12.5﹪的同學則是因為“缺乏有關知識,無法肯定是否假貨”。
許多同學都曾受到過正當權益的損害,卻有85.9﹪的人放棄或很有可能放棄維護自己的權利。這個驚人的比例背后,折射出的是大學生的無奈:時間、精力有限,知識受限,缺乏對行政手續(xù)的了解,如此種種都造成了大學生維權難的現(xiàn)象。其實學生在社會中算是弱勢群體,但我們在呼吁社會關注的同時自身也要端正認識,勇于維權才能真正保護自己的權益。
通信、短信服務關注:
校園手機族正在急劇膨脹,“拇指一族”的隊伍也在不斷龐大。在參加本次調查的205名同學中,有110人已有手機,占總人數(shù)的53.7﹪。其中曾經定制現(xiàn)已退定及正在使用某種短信服務的同學有78人,占70.9﹪。但表示對自己所接受的短信服務不滿意的比例達到了74.4﹪!對不滿意的原因,60.3﹪的同學選擇了“信息短信資費不明,發(fā)送條數(shù)過多”,34.5﹪的同學覺得“服務與廣告介紹不符”,另有同學表示不知如何取消短信、信息收費太高,還有同學表示自己并未定制短信,每月卻被無故扣除5元信息費。而更有80﹪的學生手機用戶不滿意自己的手機通訊服務。
現(xiàn)在社會上講“天天都是3·15”,記者希望我們海大學子今后能夠更加主動的維護自己的權利。
記者:董真 編輯:李瑾
編輯:系統(tǒng)管理員
責任編輯:系統(tǒng)管理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