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八旬仍然精神矍鑠
本站訊 “我是一頭老牛,要做些基礎(chǔ)的事情”,龔克昌教授謙遜地講道。耄耋之年本已是休養(yǎng)之時,但他依舊堅持為我校學子做講座。臨畢,眾學子與老師多次為他鼓掌,以表深厚謝意。5月21日上午,由文科處、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主辦的海大人文講壇第二十一講《談古代辭賦研究與當代辭賦創(chuàng)作》,在圖書館第一會議室如期舉行。
講座伊始,龔克昌首先從自身研究經(jīng)歷出發(fā),與在座師生分享辭賦創(chuàng)作心得。講到自己在山東大學求學時的心路轉(zhuǎn)變過程,他說“大學不是培養(yǎng)作家的地方”,而在動蕩年代,學術(shù)研究也需要機緣,畢業(yè)后進退兩難的龔克昌恰逢山東大學開始招收三年制研究生,他的辭賦研究也就此拉開序幕。四十萬字的書稿被迫燒掉,第一堂課講出敏感內(nèi)容被多次安排下鄉(xiāng),以毛主席詩詞為學術(shù)研究做鋪墊……龔克昌在最困難的時期依舊堅定著自己的努力方向,就此為我國辭賦研究開辟道路。
講到當代辭賦創(chuàng)作時,龔老痛心地說到:“很多人都瞧不起當代辭賦創(chuàng)作。”自90年代起,當代辭賦便蓬勃開展起來。雖然在這段創(chuàng)作期間,眾多價昂卻含水量大的辭賦流傳開來,但仍有很多作辭賦者秉持心中信念追求精益求精的作品。龔老談到,“為人民服務(wù)”是當代辭賦的最終目的,而如今一篇小小的賦文竟能要價至百萬,實為荒謬;全國賦文少說已有幾萬篇,但大多都不知所云。對此,龔老以《荔枝賦》為例,告誡眾人作賦勿以白話文為之,沒有味道;又誦揚《赤壁賦》,“‘月出于東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間。’既易懂又形象。”可見好的辭賦既可排解苦悶心情,也可為后人所感同身受;同時,龔老提出“賦兼才學”的核心理念,強調(diào)向古人學習的同時,也要結(jié)合時代特點,推陳出新。
文/圖:趙夢曉 岳笑梅
【新聞鏈接】
龔克昌教授,1933年10月出生于福建漳州。1962年山東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研究生畢業(yè)。山東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山東大學辭賦研究所所長,全國賦學會會長,山東省拔尖人才,享受國務(wù)院特殊津貼。龔克昌先生是我國解放后最早從事辭賦研究的人,代表著作有:《漢賦研究》、《漢賦講稿》(美國東方學會英譯出版)、《漢賦新選》、《楚辭選譯》、《白居易詩文選》、《先秦詩歌選注》、《司馬相如傳》、《屈原賦選譯》等,發(fā)表學術(shù)論文100余篇。《漢賦研究》山東文藝出版社 1984年出版,1990年再版。另有兩部重要的學術(shù)巨著《中國辭賦研究》(79萬字)與《全漢賦評注》(101萬字),把辭賦研究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。
編輯:系統(tǒng)管理員
責任編輯:系統(tǒng)管理員